OOO你好:
你100年OO月OO日致OOOO的信,我們已經收到了,謝謝你的來信。謹回覆如下:
首先,審視完這封架構完整、內容豐富的建議信件,很驚訝出自於一名高二學生之手,也許有其他同學像你一樣對教育現況有著許多困惑與不解,但能將紛亂思維轉化為條理分明且論述清晰的具體文字,顯示你對於思考脈絡的釐清和文字的駕馭有著不凡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Obama的首席文膽Jon Favreau,是個帥哥來著)
而上述能力也正好能解釋你對於當前所學知識之實用性的疑惑,撰寫文章的能力並非人一出生即擁有,也不是伴隨著年紀增長便能有所進步,而需透過後天學習而逐漸累積。學習目的包含了生字生詞的認識、用字遣詞的熟悉、修辭法的運用、古今文章的鑑賞和思考邏輯的鍛鍊等,這些都是能讓你完成那篇優異文章的重要基礎,而許許多多的基礎能力則藉由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委員整理歸納為具有組織性的課程綱要,並據以規劃發展成各學科領域的課程,也就是你在信中所謂的「知識」。
(知識霸權的另一種解釋)
相信藉由以上說明,你能了解知識本身為中性名詞,並非如你所認為的死板或毫無希望,那為什麼學生會產生這樣的認知呢?在你的來信中已經顯露出了端倪:傳授知識與衡量學習成效的方式讓學生們無法充分體會學習知識的快樂。也許過往的教育方式讓人感覺較偏向於填鴨式教學,但教育部近年來推動許多教育改革措施,很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減輕負擔進而了解學習的樂趣,從許多學校所設計之特色課程,更讓人感受到源源不絕的教學創意與活力。
(我以前只有堆得出四層的超小盒蠟筆)
然而,當學生進入國、高中就讀後,隨之而來的升學壓力不只讓學生身心俱疲,學校及教師也不得不為此調整教學方式以作出回應。而「升學為重」的觀念是我們所處社會的一項傳統文化思維,它不僅影響了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認知及看法,也會對教育政策的實施成效產生極大影響,也就是說原先規劃政策時的理念無法具體落實,原立意甚佳的免試入學制度卻衍生補習班開班授課教人準備備審資料的怪象,即為一例證。
(搞的像上戰場一樣是怎麼回事?)
作為教育者,我們當然不相信上述觀念無法被扭轉,惟文化思維乃衍生於源遠流長的時代背景,改變當然也並非一朝一夕得以達成,我們將繼續戮力提供優質教育環境,期使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天賦、才能進而適性學習成長。最後,希望你能在求學階段持續培養基礎學識,在未來將你對社會問題的感知能力與反映問題的實踐勇氣用以淑世。
『我們都用微小的力量,支持改變社會的偉大熱情。』與妳共勉之
(這是一個國中女老師進行教育改革的故事)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